對一切已存在的自然現象加以觀察、認識,使之凝定為確定的知識,便是初級的人文活動。這一級的人文活動,其目的與意義是為進級的人文活動作基礎作準備。
進級的人文活動便是運用由初級人文活動中所凝定的種種知識來為人生服務。這種服務也可以分為兩層,一層是單純為增加生活的方便,如先民耕田以食、織布以衣、架木以居、斵輪以行,以至當今所有的工業產品,都是人利用知識而將自然物的存在結構加以改造、重組而運用出來的。這可以說是一種以實用為重點的服務。
至于在實用之上的另一層服務,我們可以稱為以彰顯意義為重的服務。那就是利用這些自然物或人為加工物為代表與象征,以呈現出一套套人所獨具的生活方式。這些獨特的生活方式就是所謂禮儀,包括種種法規制度、風俗習慣。例如飲食,除了果腹的實用目的之外,我們還可以同時藉以表顯精神上的意義。如當與人共食時,藉讓食、勸食等以聯誼互敬;當一人獨食時,藉潔其粢盛、謹其舉措來對越在天;或者,藉種種自定義的戒規以自律(如佛徒之茹素),藉特殊食物以懷古(如端午節粽子)。乃至單純地藉食物精美制作,進食的優美儀態以表顯人文的豐盛。凡此都足以顯示人的生活,實能超越一已的封限而具有無限擴展延申的意義。這種能指向無限的特質便是人文活動真正的價值所在。所以稱為進級的人文活動。 [2] 這種能賦予一切自然物或人為加工物以意義的活動是一種有創造性的活動。于是人的自然行為化為禮行,自然秩序化為道德秩序。此世界不但因人初級的的人文活動(認知)而自黑暗進至彰明;且因人進級的人文活動而自無心進至有情。因此說"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而約稱之為"人文化成",或更約稱之為"文化"。